构建万物互联,华为云IoT+鸿蒙重燃物体感知

构建,万物,互联,华为,iot,鸿蒙,物体,感知 · 浏览次数 : 44

小编点评

华为云物联 SDK开源,支持开发对鸿蒙设备进行智能连接,提升物联感知功能。 华为云物联 SDK提供以下功能: * 设备系统归一在智慧城市中 * 建立新型城市物联感知基础设施 * 支持多种设备接入协议 * 提供统一的数据物模型标准 * 提供统一的安全模型标准 * 支持边缘计算平台运行本地监控软件 华为云物联 SDK支持开发对鸿蒙设备进行智能连接,提升物联感知功能。 华为云物联 SDK提供以下功能: * 设备系统归一在智慧城市中 * 建立新型城市物联感知基础设施 * 支持多种设备接入协议 * 提供统一的数据物模型标准 * 提供统一的安全模型标准 * 支持边缘计算平台运行本地监控软件 华为云物联 SDK支持开发对鸿蒙设备进行智能连接,提升物联感知功能。

正文

摘要:鸿蒙的出现,让硬件、软件行业面临着变革与重构的洪流,但激流勇进中,也潜藏着巨大机遇。物联网设备与鸿蒙结合成为必然趋势,本文将解读华为云IoT+鸿蒙如何强强联合,为物联网行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。

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《华为云IoT携同鸿蒙打造万物智联新机遇》,作者:华为云IoT DTSE团队。

从多维度看IoT+鸿蒙的必要性、发展性

从政策角度看,要求操作系统实现自主可控,保证数据安全。

跟随政策要求,为保证数据环境可信,企业关注自身技术可控意识加强。这一动作意味着将会有大量设备向鸿蒙操作系统转型,同时鸿蒙也吸引大量的开发者和生态伙伴的加入。

从技术发展看,鸿蒙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成物联网新“心脏”。

鸿蒙的核心概念是“万物互联”,天然就是为物联网而生,优势就是高安全性、高扩展性,支持分布式计算,这些对物联网设备来讲都非常重要。

从市场需求看,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物联网设备鸿蒙化的发展。

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开启,IDC预测到2025年,中国物联网总连接量讲到达102.7亿个。这也意味着To B物联网+鸿蒙迎来了机遇,届时这些设备都需要新的操作系统来支撑,这就是鸿蒙发力的最佳机会,促使鸿蒙系统跑步进入各个应用场景。

从产业生态看,端、边、云深度结合是AIoT时代设备智能化的重要途径。

鸿蒙加持端侧设备,实现设备化升级,解决了设备上云的基础数据处理问题,而边云融合也通过将计算前置提升了联网的时效性、数据的隐私性、应用的灵活性,面对日益丰富的多模态数据,只有端边云协同才能真正全面释放AIoT能力。

以问题为导向,明确物联网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

挑战1:操作系统场景和生态碎片化问题难以解决

由于操作系统碎片化,导致当前全场景体验割裂,多种设备之间如需建立连接,要么需要打开蓝牙搜索配对,要么需要接入同一Wi-Fi热点发现对方进行连接,步骤繁琐。

由于系统差异化,多种设备之间存在应用不兼容,需针对不同终端设备适配开发不同版本的定制化应用,应用生态无法共享。

由于数据格式差异,多种设备之间数据存储管理方式不同,设备之间数据互通难,开发维护成本高。

由于系统底层架构差异,多种设备之间硬件资源管理与调度机制不同,设备之间能力协同难,硬件资源无法高效利用。

操作系统碎片化的问题还加重了开发者的开发负担,无法做到一套代码复用,严重影响开发效率。

挑战2:IoT系统及设备直接暴露于互联网,安全事件频发

大量物联网设备及云服务端直接暴露于互联网,根据数据显示,我国暴露于互联网的路由器及视频监控设备数量排名全球第1,路由器数量超过 350 万台,视频监控设备数量超过 240 万台。据 Gartner调查,近 20%的企业或相关机构在2015~2018年内遭受了至少一次基于物联网的攻击。HP于2014年发布的物联网安全报告表明,70%的物联网设备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。

可见,设备安全、数据安全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。所以,万物互联时代需要统一的交互语言,以实现设备交互数据格式统一,进而实现设备协同、数据流转通畅。如何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格式统一呢?在此情况下,鸿蒙站在产业未来演进的趋势上,为万物互联时代提供全场景OS能力。

多内核设计:在To B物联网领域,不同设备的资源是不一样的,需针对不同设备选用合适的OS内核。HarmonyOS抽象层(KAL,Kernel Abstract Layer)屏蔽多内核差异,对上层提供基础的内核能力,这样让企业的开发效率得到大幅提升。

分布式计算能力:M2M一直是物联网领域的天然诉求,工厂的一条生产线会要求设备的相互配合,公路隧道内的设备之间会要求设备能够互动。而鸿蒙的分布式总线、分布式任务就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基础能力。

碰一碰:碰一碰对于很多哑终端有非常好的用处,实现了有屏变无屏,以隧道巡检为例,通过一个巡检Pad就可以对所有哑终端进行巡检和控制。

华为云IoT助力To B物联网企业实现设备鸿蒙化

  • 积极拥抱开源,IoT SDK将在OpenHarmony社区开源,贡献华为云IoT在端云协同的能力,把云端的部分能力下沉在端侧,和OpenHarmony社区共同繁荣技术生态

1)华为云IoT今年将把IoT SDK开源至OpenHarmony,设备可使用OpenHarmony OS加载IoT组件,这意味着物联网设备开发者调用2个接口即可实现设备上鸿就上云,提供OpenHarmony L0/L1/L2版本联云的功能,实现对设备的发现、注册、鉴权、连接、数据采集和命令下发。

2)构建云端安全感知对设备进行安全监控:云端协同鉴权,鸿蒙设备碰一碰数据传输更安全,从设备的硬件资源、设备通讯、设备的软件资源进行监测,并通过云端的AI能力对同类型设备进行大数据分析,实现对设备安全态势感知,提供安全防护。

3)构建可信数据环境,IoT协同OpenHarmony OS实现设备数据可信管理,通过数据上链来保证数据的可回溯,防止数据被篡改,保证To B物联网数据的可信

4)提供远程设备的运维能力,To B行业的物联网设备的运维一直是个难题,开发者可以通过华为云IoT实现对鸿蒙设备的远程监控、远侧登录,以及日志采集、运维等能力。

  • 以IoT为入口打造鸿蒙+华为云最佳实践,使能开发者快速构建更安全/智能的行业解决方案

华为云IoT SDK加入OpenHomony开源项目,开发者集成OpenHomony OS或是鸿蒙模组实现无缝对接上华为云IoT平台,并提供与鸿蒙配套的高阶服务,为开发者提供鸿蒙设备安全、数据可信、智能运维等能力。华为云IoT平台提供可视化配置工具,快速完成设备的结构化转换,通过IoT简单配置,开发者可实现设备数据通过IoT平台无缝流转到其他华为云高阶服务。例如与Astro服务协同,开发者通过无码/低码方式快速构筑IoT应用;与FuncsionGraph共建IoT算法库,提升方案构建效率。

华为云IoT+鸿蒙,重构物联新感知

在物联网领域,鸿蒙化蔚然成风,那风起云涌之后的鸿蒙又将如何在物联行业持续演进呢?当前华为云IoT+鸿蒙主要运用于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等场景,未来还将辐射至千行百业,重构物联感知功能。

  • 以终端鸿蒙化+华为云IoT为核心实现隧道近场设备智能连接

在高速公路隧道场景下,因其空间狭小、能见度低、洞内环境复杂等特点,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安全管控压力大。

  • 通过端侧的华为云IoT SDK+OpenHarmony OS,将传统机电“哑终端”改造为智能设备,引入状态实时采集,“碰一碰”近场直连保障机电应急联动;
  • 开源鸿蒙语言/工具更通用、门槛低,降低开发难度,方便业务创新;
  • 提供边缘计算平台运行本地监控软件,提供多种安全检测能力,帮助客户在第一时间发现恶意入侵和设备异常行为,实现“事前发现”的智慧化运维;
  • 基于华为云IoT平台打造一套标准物模型,支持多种机电设备接入协议,帮助开发者实现设备统一纳管、状态实时监控、统一业务操作等功能。
  • 建设新型城市物联感知基础设施,鸿蒙OS实现设备系统归一

在智慧城市中,建设新型城市物联感知基础设施,是数字政府转型时代的重要举措及统一感知端标准的关键。通过鸿蒙操作系统精准掌握城市中各种设备的“呼吸”、“心跳”、“脉搏”,实现城市近场设备的智能联动、预警、运维等,让城市真正成为一个生命体。

通过华为云IoT SDK提供city-link与云端服务形成端云一体解决方案,打造端-网-云协同的城市感知体系。城市鸿蒙+ city-link提供统一联接协议标准、统一数据物模型标准、统一安全模型标准,给设备开发者提供一套标准设备应用的开发框架,实现安全接入,设备互联以及快速故障定界的能力;对于应用开发者提供统一的设备模型,让应用开发者可以基于模型开发,实现软硬件解耦,一次开发从而可以对接不同类型的设备。

写在最后

鸿蒙从消费领域走向千行百业是必然趋势,技术的巨轮滚滚向前,终归是服务于客户伙伴的需求,帮助客户优先解决业务问题,从而走上业务发展的快车道。鸿蒙作为物联网界的“新宠”,尽管To B设备鸿蒙化推进有难度,但毋庸置疑的是,物联网的未来是一个大故事、大市场。毕竟“万物互联时代,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。”物也是如此!

 

点击关注,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~

与构建万物互联,华为云IoT+鸿蒙重燃物体感知相似的内容:

构建万物互联,华为云IoT+鸿蒙重燃物体感知

摘要:鸿蒙的出现,让硬件、软件行业面临着变革与重构的洪流,但激流勇进中,也潜藏着巨大机遇。物联网设备与鸿蒙结合成为必然趋势,本文将解读华为云IoT+鸿蒙如何强强联合,为物联网行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。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《华为云IoT携同鸿蒙打造万物智联新机遇》,作者:华为云IoT DTSE团队。

Llama2-Chinese项目:1-项目介绍和模型推理

Atom-7B与Llama2间的关系:Atom-7B是基于Llama2进行中文预训练的开源大模型。为什么叫原子呢?因为原子生万物,Llama中文社区希望原子大模型未来可以成为构建AI世界的基础单位。目前社区发布了6个模型,如下所示: FlagAlpha/Atom-7BFlagAlpha/Llama2

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协同过滤模型(NCF)的视频推荐系统(Python3.10/Tensorflow2.11)

毋庸讳言,和传统架构(BS开发/CS开发)相比,人工智能技术确实有一定的基础门槛,它注定不是大众化,普适化的东西。但也不能否认,人工智能技术也具备像传统架构一样“套路化”的流程,也就是说,我们大可不必自己手动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系统,直接使用深度学习框架反而更加简单,深度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地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,不需要手动选择和提取特征。

[转帖]2.构建和安装Erlang / OTP | 2. Building and Installing Erlang/OTP

http://www.verydoc.net/erlang20/00002791.html 2.1简介 本文档介绍如何构建和安装Erlang/OTP-20。Erlang/OTP应该可以在任何Unix/Linux系统(包括OS X)上从源代码构建。建议您在尝试构建和安装Erlang/OTP之前阅读整个

[转帖]构建自定义镜像并优化dockerfile文件
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renshengdezheli/p/16645144.html 目录 一.系统环境 二.前言 三.镜像构建步骤 四.dockerfile文件常用指令 4.1 dockerfile文件常用指令 4.2 RUN、CMD、ENTRYPOINT的区别 五.构建

[转帖]构建安全可靠的系统:从SRE到SRS

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ba61020aeb1e 在看到《Google系统架构解密:构建安全可靠的系统》这本书之前,个人就有安全和可靠性不分家的观念。看到有同样想法的书籍,甚是欢喜。读完上一本书,终于可以读这一本了,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,看下Google是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系

[转帖]构建 TiFlash 副本

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stable/create-tiflash-replicas 按表构建 TiFlash 副本 TiFlash 接入 TiKV 集群后,默认不会开始同步数据。可通过 MySQL 客户端向 TiDB 发送 DDL 命令来为特定的表建立 T

[转帖]构建 TiFlash 副本

https://docs.pingcap.com/zh/tidb/stable/create-tiflash-replicas#%E6%8C%89%E8%A1%A8%E6%9E%84%E5%BB%BA-tiflash-%E5%89%AF%E6%9C%AC 本文档介绍如何按表和库构建 TiFlash

构建 JavaScript ChatGPT 插件

> 聊天插件系统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,可以扩展ChatGPT的功能,纳入您自己的业务数据,并为客户与您的业务互动增加另一个渠道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将解释什么是聊天插件,它们能做什么,以及你如何用JavaScript建立你自己的聊天插件。 这篇文章(或OpenAI所称的"训练数据")提供了一个快速入门

构建高可用云原生应用,如何有效进行流量管理?

摘要:对于那些希望使用华为云的云原生服务的人来说,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指导,让他们了解如何通过容错来保证他们的服务的可用性和稳定性。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《构建高可用云原生应用,如何有效进行流量管理?》,作者: breakDawn。 随着云原生的概念越来越火,服务的架构应该如何发展和演进,成为很多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