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TCP/IP 五层模型 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应用层 2.应用层中哪些基于TCP协议,哪些基于UDP?有什么区别? 2.1.TCP: FTP(文件传输协议):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,使用21端口。 TELNET(远程登陆协议):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端口,使用23端口,用户可以以自己的身份
我们为什么需要微服务架构,它一定是为了解决我们某些问题才出现了。这篇文章我们讨论下微服务架构模式所解决的问题,带来的挑战,以及他的核心思想本质。 1 早期的服务架构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服务分层架构: Client: 调用方是browser web或者App 应用层: 实现计算层的业务逻辑,从上游数据层
r0capture 是比较好用的抓包工具 仅限安卓平台,测试安卓7、8、9、10、11、12 可用 ; 无视所有证书校验或绑定,不用考虑任何证书的事情; 通杀TCP/IP四层模型中的应用层中的全部协议; 通杀协议包括:Http,WebSocket,Ftp,Xmpp,Imap,Smtp,Protobu
UNIX Domain SOCKET 是在Socket架构上发展起来的用于同一台主机的进程间通讯(IPC)。它不需要经过网络协议栈,不需要打包拆包、计算校验和、维护序列号应答等。只是将应用层数据从一个进程拷贝到另一个进程。UNIX Domain SOCKET有SOKCET_DGRAM和SOCKET_
## 一、为什么要做一款这样的小插件 数据,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数据更安全的流转和服务于客户,围绕这样的想法,我们做过许多方面的扩展。我们落地了服务端的数据切片支持场景化的设计,实现了基于JDBC协议对SQL的拦截与切片,实现了在应用层的全链路数据库审计方案和实现,实现了WEB端明暗水印和文档水印等等,
采用依赖倒置原则后的分层架构和六边形架构,实际上都符合整洁架构设计理念。但是六边形架构中使用端口与适配器,让应用程序能够以一致的方式被用户、程序、自动化测试、批处理脚本所驱动,同时能够让应用程序边界更加清晰,从而能更好地防止领域层和应用层逻辑泄露到外层。
在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,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。数据包在经过多层封装后,通过网络设备和路由器进行转发,并最终到达目标设备。在每个层次中,都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解封装,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传输和被接收端处理。整个过程涉及到了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多个层次的协议和设备。尽管在简化的示例中,发送数据包的过程相对简单,但实际情况中会更加复杂,需要通过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来保证数据包的快速、高效传输。整个过程展示了网络分层结构的重要性和协同工作的复杂性。
学习网络协议的关键是了解其分层结构。在计算机网络中,我们使用的是OSI标准模型和TCP/IP网络模型。这些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多个层级,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。在本章节中,我们主要讲解了TCP/IP网络模型的前三层:应用层、传输层和网络层。后面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详细讲解
应用场景 C端用户提交工单、工单创建完成之后、会发布一条工单创建完成的消息事件(异步消息)、MQ消费者收到消息之后、会通知各处理器处理该消息、各处理器处理完后都会发布一条将该工单写入搜索引擎的消息、最终该工单出现在搜索引擎、被工单处理人检索和处理。 事故异常体现 1、异常体现 从工单的流转记录发现、
应用场景: 实现目标: 在网页端实现大文件(文件大小 >= 2 G) 断点续传 实际方案: 发送多次请求, 每次请求一部分文件数据, 然后通过续写将文件数据全部写入. 难点: 无法实现文件续写, 最后采用 StreamSaver 来解决这个问题. 1. 首先从 git hub 将 StreamSav
说明 zabbix作为监控软件,有时也会需要获取历史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,通常可以采用3种办法: 通过zabbix API定期获取(通过web) 通过后端数据库定期读取(通过db) 应用实时导出功能配合filebeat或其他工具获取(通过server) 对比以上三种方法: 实时性:毫无疑问,通过实时导
应用启动源码分析 在HomeActvity中的OnCreate方法会调用initLaunchpad private void initLaunchpad() { mLauncherView.setHasFixedSize(true); StaggeredGridLayoutManager layou
博客地址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zylyehuo/ # -*- coding: utf-8 -*- class Stack: def __init__(self): self.stack = [] def push(self, element): self.stack.ap
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数十年来,App 似乎成为了企业与用户打交道最“理所当然”的形式,更年轻一代的用户甚至可能认为 App 就是一个“与生俱来”的事物,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峰离去,App 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和疲态。最明显的感知就是这几年以微信、支付宝、抖音等“超级 App”们大行其道,占据了用户超过80%的手机使用时间,而其他大多数 App 则成为了用户手机的内存侵夺者。
应用部署是一个将软件提供给用户的过程,通常包含配置环境、安装及测试等步骤。现如今,大部分企业在部署新的应用程序时,会至少自动化其中一些步骤。应用程序部署的策略会影响该应用的性能、稳定性以及运行速度,因此有时会在向所有人提供更新之前,先对一小部分用户进行测试。 软件开发和用户体验的现代标准要求开发人员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应用部署的4种常见模式(金丝雀部署、蓝绿部署、滚动部署及影子部署)。随着云原生技术逐步成熟,企业追求更为灵活和可扩展的系统,微服务架构大行其道。 微服务固然有诸多优点,但也给架构及运维工程师带来了新的挑战。在单体架构中,应用的设计、部署以及扩展都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,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了解了应用部署的阶段以及常见的部署模式,包括微服务架构的应用应该如何部署等基本内容。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安全地部署应用程序。 安全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(SDLC)中的关键部分,同时也需要成为 SDLC 中每个环节的一部分,尤其是部署。因此,保障应用部署安全并不是开始于部署阶段,而是从
应用管理平台 Walrus 开源,构建软件交付新范式。
应用管理平台 Walrus 已正式开源,本文将介绍如何上手安装 Walrus 以及如何借助 Walrus 进行应用部署。
在集成和调试订阅型商品时,我们会依赖沙盒环境来进行模拟实际场景。 订阅型商品的购买流程和一次性商品的购买流程类似,但订阅还有其他细节场景,比如续订成功或失败,续订周期时长等。沙盒环境下的订阅续订时间会比正常情况更快,引入“时光机”概念帮助您快速测试您应用的订阅场景。比如订阅周期为1周,商品在3分钟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