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相机

manim,动画教程,相机 · 浏览次数 : 144

小编点评

## Summary of the camera tutorials This tex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4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reating animation using Manim: **1. Camera movement:** * Change focus: By changing the camera's position and angle, we can achieve smooth animation of elements. * Example: We can move a square or triangle and have it appear to move from different angles. **2. Eagle eye effect:** * Uses two cameras with different field of views to achieve a panoramic perspective. * Useful for displaying the entire scene with a single camera. **3. Tracking object:** * Camera focus is positioned on the moving object to feel like it's moving alongside it. * Example: A point along a sinusoidal curve moves with the object. **4. 3D scene camera:** * Manim's `ThreeDScene` provides a convenient way to implement a camera in a 3D scene. * By changing the camera's position and angle, we can achieve various perspectives. **Overall, this tutorial introduces various camera techniques and shows how to implement them in Manim animations.**

正文

相机(Camera)在二维的场景下使用不多,一般在3D场景中提及的比较多。
相机相当于我们看动画的视角,简单来理解的话,相当于我们的眼睛(实际情况会复杂一些,相机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功能)。

默认的相机焦点在屏幕的中心位置,相机默认是以俯视的视角查看所有的元素。
之前的介绍的常用动画效果高级动画效果,都没有对相机进行调整过,
所以,是通过移动和变换各个元素来实现动画效果。

本篇介绍的相机,则是另一种制作动画的方式,它不改变元素在屏幕或者说在坐标系中的位置,
通过改变相机的位置和角度来实现动画效果。

举个现实世界中的简单例子,如果有个杯子,我们可以通过转动杯子来从各个角度观察杯子;
而如果是一栋楼的话,我们无法移动它,只能围着楼走一圈来观察它,这个过程就相当于移动相机。

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看看移动相机带来的不一样的动画效果。

1. 相机移动

相机移动常用的两种方式:

  1. 移动焦点:改变相机的焦点,焦点在那个元素,那个元素就会在屏幕中心
  2. 改变视野:改变相机与元素的距离,离得越远,物体越小。

1.1 移动焦点

manim中移动焦点要继承 MovingCameraScene类,
然后通过 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move_to函数来移动焦点。

下面的示例构造了一个正方形,一个三角形,然后通过改变焦点来形成元素移动的动画。
实际上元素并没有移动,它们的坐标始终没变,变化的是相机的焦点。

class CameraSample1(MovingCameraScene):
    def _move_focus(self):
        s = Square(color=RED, fill_opacity=0.5)
        t = Triangle(color=GREEN, fill_opacity=0.5)
        vg = VGroup(s, t)
        vg.arrange(RIGHT, buff=MED_LARGE_BUFF)
        self.add(vg)

        self.play(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move_to(s))
        self.play(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move_to(t))
        self.play(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move_to(vg))

    def construct(self):
        self._move_focus()

        self.wait()

运行效果:
相机移动-移动焦点.gif

1.2 改变视野

改变视野通过 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set方法,通过这个方法设置视野的宽度,可以形成缩放元素的效果。

下面的示例,通过改变视野的宽度,让元素出现放大和缩小的现象,实际上元素并没有变化。
变化的是相机到元素的距离。

class CameraSample1(MovingCameraScene):
    def _scale(self):
        s = Square(color=RED, fill_opacity=0.5)
        self.add(s)

        self.camera.frame.save_state()
        self.play(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set(width=s.width * 2))
        self.wait(0.3)
        self.play(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set(width=s.width * 8))
        self.wait(0.3)
        self.play(Restore(self.camera.frame))

    def construct(self):
        self._scale()

        self.wait()

运行效果:
相机移动-改变视野.gif

2. 鹰眼效果

鹰眼的效果是通过两个相机来实现的,两个相机的焦点一样,但是视野不一样。
鹰眼效果一般用在提供全局视图的场合,特别是当元素特别多的时候。

下面示例中,设置了两个相机,缩放的参数为3,zoom_factor=3

class CameraSample2(ZoomedScene)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**kwargs):
        ZoomedScene.__init__(
            self,
            zoom_factor=3,
            zoomed_display_height=1,
            zoomed_display_width=2,
            image_frame_stroke_width=5,
            zoomed_camera_config={
                "default_frame_stroke_width": 3,
            },
            **kwargs
        )

    def construct(self):
        s = Square(color=RED, fill_opacity=0.5, side_length=1.5)
        t = Triangle(color=GREEN, fill_opacity=0.5).scale(0.5)
        vg = VGroup(s, t)
        vg.arrange(RIGHT, buff=SMALL_BUFF)
        self.add(vg)
        self.activate_zooming(animate=False)
        self.play(s.animate.shift(LEFT), t.animate.shift(RIGHT))
        self.play(s.animate.rotate(2 * PI / 3), t.animate.rotate(PI / 2))
        self.play(s.animate.shift(RIGHT), t.animate.shift(LEFT))
        self.wait()

运行效果:
鹰眼效果.gif

3. 追踪物体

追踪物体就是将相机的焦点定位在移动的物体上,就像我们坐在火车上的感觉一样,那时,我们觉得火车没动,而是车外的风景不断向后移动。

下面的示例是一个点沿着正弦曲线运动,我们将相机焦点定位在这个点上,感觉就像是曲线在移动。

class CameraSample3(MovingCameraScene):
    def construct(self):
        self.camera.frame.save_state()

        graph = FunctionGraph(
            lambda x: np.sin(x),
            x_range=[-3, 3],
            color=RED,
        )
        d = dot(graph.get_start())
        self.add(graph, d)

        self.play(self.camera.frame.animate.scale(0.5).move_to(d))

        def update_curve(mob):
            mob.move_to(d.get_center())

        self.camera.frame.add_updater(update_curve)
        self.play(MoveAlongPath(d, graph), rate_func=linear, run_time=2)
        self.camera.frame.remove_updater(update_curve)

        self.play(Restore(self.camera.frame))

运行效果:
追踪物体.gif

4. 3D 场景

相机其实主要就是应用在3D场景中的,所以 manim的3D场景类 ThreeDScene中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移动相机的方法 move_camera

下面的示例中,我们用 move_camera方法来改变视角和调整视野。
示例中的球其实一直没动,也就是球上各点的坐标没有改变过。

class CameraSample4(ThreeDScene):
    def construct(self):
        axes = ThreeDAxes()
        sphere = Surface(
            lambda u, v: np.array(
                [
                    1.5 * np.cos(u) * np.cos(v),
                    1.5 * np.cos(u) * np.sin(v),
                    1.5 * np.sin(u),
                ]
            ),
            v_range=[0, TAU],
            u_range=[-PI / 2, PI / 2],
            checkerboard_colors=[BLUE_D, BLUE_E],
            resolution=(15, 32),
        )
        self.add(axes, sphere)

        self.move_camera(phi=75 * DEGREES, theta=30 * DEGREES)
        self.move_camera(zoom=1.5)
        self.move_camera(zoom=0.5)
        self.wait()

运行效果:
3D场景.gif

5. 总结回顾

本篇介绍从另一种角度来实现动画的方式,也就是不改变物体本身,而是改变观察物体的方式。

manim中能够操作相机的类主要有:

  1. MovingCameraScene:改变相机的焦点和视野
  2. ZoomedScene:增加多个相机,多个相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同时观察物体
  3. ThreeDScene:3D场景下的相机操作

本文关联的微信视频号短视频:
manim-相机-视频号.png

与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相机相似的内容: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相机

相机(Camera)在二维的场景下使用不多,一般在3D场景中提及的比较多。 相机相当于我们看动画的视角,简单来理解的话,相当于我们的眼睛(实际情况会复杂一些,相机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功能)。 默认的相机焦点在屏幕的中心位置,相机默认是以俯视的视角查看所有的元素。 之前的介绍的常用动画效果和高级动画效果,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 文本样式

文本的样式主要指颜色和字体相关的属性设置。 对于manim的两个文本对象 Text和 Tex来说, Text对象有更多的属性可以调整样式,相对来说,由于 Tex主要用来显示数学公式,所以关于样式的属性要少一些。 下面介绍一些我在视频制作时最常用的一些颜色和字体相关的属性。 1. 颜色相关 颜色设置主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 坐标系

没有引入坐标系之前,在绘制图形时,也有一个隐含的坐标系,它和屏幕的像素相关。 比如,我们之前示例中的各个图形,屏幕的中心就是坐标原点([0, 0]), 横轴坐标的范围大概是 [-3.5, 3.5],纵轴的坐标范围大概是 [-4, 4],这个范围与设置的视频分辨率有关,分辨率设置的越高的话,坐标范围越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 安装

manim是基于python语言开发的开源框架,是由 3blue1brown 开发的。 本来是他们自己用来制作数学视频用的,因为其友好的API和漂亮的UI效果,在开源之后,立刻流行起来。 原先开源的地址是: 后来托管给了社区,现在安装最新的版本请从这里下载: 改版之后,命令行更加清晰,简单。 支持的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 基本图形

制作数学视频时,各类几何图形是使用最频繁的。 一般来说,常用的几何图形包括:点,线,圆以及多边形。 1. 点 点是最简单图形,也是其他所有图形的基础。 绘制其他任何图形时,都是用点来定位的。 manim中生成一个点很方便,只要给定一个坐标即可。 这里的坐标包含 [x, y, z]3个维度,如果绘制二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 图形样式

manim绘制图形时,除了上一节提到的那些必须的参数,还有一些可选的参数, 这些参数可以控制图形显示的样式。 绘制各类基本图形(点,线,圆,多边形等)时,每个图形都有自己的默认的样式,比如上一节的图形, 有的默认是白色,有的默认是红色。 控制图形样式的参数最常用的有以下四个: stroke_widt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 文字和公式

manim中提供了两种方式来表示文字信息,一种是 Text系列,一种是 Tex系列。 从目前我自己的使用的体验来看, Text系列在显示文字信息方面,提供了更多的的属性来调整显示效果。如果有大段的文字要排版,或者对文字的显示效果要求高的话,建议使用 Text。 而 Tex系列最大的优势是支持 Lat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常用动画效果

manim的主要功能就是制作动画,因此它提供了各类丰富的动画效果, 本篇主要介绍其中最常用的几种动画效果。 至于特殊的动画效果,以及自定义动画效果的方法以后再另外介绍。 1. 创建效果 展示某个元素或者文字时,一下子就全显示出来会显得比较突兀,通过创建效果的动画,让各个元素的出现更加的自然。 常用的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高级动画效果

在常用的动画效果中,介绍了一些元素的创建,销毁,移动和变换的方法,这些方法都是针对单个动画的。 如果需要多个动画互相关联,或者元素需要有更复杂的运动方式,那么,仅仅依靠常用的动画效果可能就无法满足要求了。 本篇的高级动画效果主要介绍一些更加灵活的元素运动方式,如何组合多个动画,以及如何联动多个动画的

【manim动画教程】--目录(完结)

manim是一个生成数学教学视频的动画引擎。 它用编程的方式创建精美的数学动画,让数学更加易懂。 本教程简单介绍了 manim 的基本使用方式,基于 v0.17.2 版本 manim 安装 manim是基于python语言开发的开源框架,是由 3blue1brown 开发的。 本来是他们自己用来制作